干粉滅火劑的滅火原理是通過化學抑制、窒息和冷卻等多個方面的作用,有效撲滅火焰。
(一)對燃燒的抑制作用
當把干粉射向燃燒區(qū)時,粉粒吸熱分解出干粉活性基團,干粉活性基團與燃燒過程中的活性基團(如OH-和H+等)接觸,將其瞬時吸附在自己的表面,并通過不放熱的化學反應,使這些活潑的OH-和H+在粉粒表面結合形成了不活潑的水。所以借助粉粒的作用,可以消耗火焰中活性基團H+和OH-,同時阻止了熱量放出。粉粒的這種滅火作用稱為抑制作用或稱化學冷卻。
試驗表明:堿金屬的鹽類對燃燒的抑制作用隨堿金屬原子序數(shù)的增加而增加,即:鋰鹽<鈉鹽<鉀鹽<銣鹽<銫鹽。此外,粉粒的大小也與其滅火效力有關。同一化學成分的粉粒,其粒徑越小,則與火焰的接觸面積越大,吸收的活性基團的機會也越多,從而對燃燒的抑制作用也越強。氨基干粉的受熱“燒爆”現(xiàn)象使其具有更強的滅火性能。
(二)ABC干粉對A類火災的覆蓋隔離作用
ABC干粉滅火劑既可以撲救B,C類火災,又可以撲救A類火災。ABC干粉主要是指磷銨干粉和磷硫銨干粉。以磷銨干粉為例,其主要成分是NH4H2PO4和(NH4)2HPO4,磷銨干粉受熱后產(chǎn)生偏磷酸和聚磷酸銨,這兩種物質在高溫(300℃~500℃)條件下是不燃的玻璃狀液體,它們很快將可燃固體物質封閉,并滲透到縫隙內(nèi)部,使可燃物與空氣(氧氣)隔離,達到覆蓋隔離的滅火作用。
(三)其他滅火作用
1.干粉滅火時,濃云般的粉霧包圍了火焰,從而減少了熱輻射;
2.干粉受熱分解或放出結晶水,可吸收燃燒區(qū)熱量;
3.干粉受熱分解易產(chǎn)生惰性氣體,從而能夠稀釋燃燒區(qū)內(nèi)氧的濃度。